2025-11-13龙阳声韵《古索城与汉寿城春望一》
2025-11-13 15:41:2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傅莹莹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52

嗨,晚上好!我是玲珑。汉寿历史悠久,自西汉设置索县开始,至今已有二千多年。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史称“文学为盛”之地。千载悠悠,白云苍狗,一代代汉寿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明,也流传下难以计数的优美故事。今晚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何胄斌、张应荣撰写的《古索城与<汉寿城春望>》的第一部分。

古索城与《汉寿城春望》一

何胄斌  张应荣

唐朝武德年间刘禹锡被贬朗州时,专门查看了古索城遗址,并留下《汉寿城春望》的诗句,诗中写到:

汉寿城边野草春,荒祠古墓对荆榛zhēn。

田中牧竖烧刍[chú]狗,陌上行人看石麟lín。

华表半空惊霹雳,碑文才见满埃尘。

不知何日东瀛变,此地还成要路津。

刘禹锡,字梦得,河南洛阳人氏。唐贞观九年(763年)进士,登博学宏词科,授监察御史。永贞元年(805年),因参与王叔文、王丕[pī]领导的革新运动,被贬为朗州(今常德)司马(唐代为郡的佐官)。他在朗州任职达十年之久,遍游常德,了解风土人情,挖掘沅澧文化,写出了许多诗词名篇。

汉寿,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,后因沅澧水下游地区,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流放、行吟、落蒲[pú]和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之求索之地。后汉年代,先属吴,后属蜀,再属吴。而刘禹锡笔下的这个汉寿城,正是秦黔中郡和东汉武陵郡的索县县城。因城内建有香火旺盛的“崆峒[kōng tóng]观”又名崆峒城,也同样是在东汉顺帝刘保阳嘉三年(134年)分索县而新设立汉寿县的县城,同时还将荆州治所由江陵移至这里,直到公元196年刘表任荆州刺史时才移至襄阳,后又移回江陵。汉寿县治也因孙吴赤乌十一年(248年)从吴寿县东南境的龙阳县而迁往现在汉寿县的县城。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,新设的这个县城为什么要叫汉寿呢?有关史志资料告诉我们:“阳嘉”是汉顺帝的年号,“汉”是指当时的王朝,“寿”是指长久之意。汉顺帝在位时,外戚梁氏擅权,汉室渐衰。把新设的县叫汉寿,其意义是颂祈汉代江山之长久。

过去汉寿城的护城河现已成为水上公园,城区已成为稻花飘香的良田,到处一片欣欣向荣、人面桃花的兴旺景象。“汉寿城边野草春”,已成为“索县今朝遍地春”。其次,“荒祠古墓对荆榛”,既是历史画卷,又是文化长廊。荒祠是指伍子胥[xū]庙,古墓是指楚王的坟墓,荆榛是指丛生的荆棘、灌木。全句的意思是,荒祠古墓寂寞地对着荆棘丛生的灌木林。

听故事学历史,以上是今晚和大家分享的何胄斌、张应荣撰写的《古索城与<汉寿城春望>》的第一部分。用声音温暖你的耳朵,我是玲珑,晚安。

责编:傅莹莹
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
要闻
视频
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